日本华人论坛 你以为孩子是来报恩的,其实是来对账的。
日本 - 其实是来对账的。
理想爸妈 2022-04-14 23:49
以下文章来源于凯叔讲故事 ,作者凯叔讲故事
图片
养孩子就像是开公司,
养好了,你和孩子是股东关系,
余生都在享受红利;
养废了,你和孩子是债务关系,
不停为他善后还债。
图片
作者 | 芒来小姐 来源:凯叔讲故事
上周,朋友和13岁的儿子产生争执。
儿子最近沉迷游戏,
成绩下滑,人也变得懒惰。
为了阻止儿子游戏成瘾,她拿走他的手机。
谁知,儿子伸手来抢手机,
还把朋友推倒在沙发上。
朋友懵了,
儿子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事,
赶紧扶起妈妈。
回过神来后,朋友质问自己:
我拼尽全力给儿子最好的,
为什么越养越废?
当天晚上,
她拉着老公探讨了教育失职的原因。
原因有三:
忙、太忙、总是忙!
父母爱对孩子说:
爸爸/妈妈为这个家幸苦挣钱,你要理解。
可问题是:
孩子凭什么要理解?
父母能缺席,
他为什么不能为所欲为?
一位教育专家说:
没人管教的孩子最可怕。
因为当他犯错时,没人会盯着他,
他不知道自己是在糟蹋父母辛苦经营的一切。
我深以为然。
你以为孩子是来报恩的,
其实是来对账的。
养好了,你和孩子是股东关系,
余生都在享受红利;
养“废”了,你和孩子是债务关系,
不停为他善后还债。
图片
熊娃打赏女主播
败光父母毕生积蓄
看到一个新闻:
一名14岁男孩,打赏了女主播16万。
那是他的父母缝制10年牛仔裤,
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
“请你们不要责怪孩子,一切错误都在于我。”
面对上门采访的记者,
孩子父亲揽下全部责任。
图片
(男孩父亲指认打赏平台)
他和妻子原本在外打工,
为了不让儿子当留守儿童,
一咬牙将他接到身边。
父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
但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才,
竭力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炎炎夏日,
他把租房里唯一的空调给儿子吹;
为了方便上网课,挤出钱给儿子买手机。
男孩原本成绩不错,
初二迷上女主播,一落千丈。
虚拟世界里的荣耀和吹捧,
补偿了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
两个月内,
他把父母攒了10年的钱挥霍一空。
最后,不但钱要不回来;
男孩的个人信息还被女主播发到网上,
遭到人肉、群嘲。
图片
(男孩打赏记录)
男孩解释原因:
学习太累了,我懒得学,
打赏能很快得到存在感。
为什么“懒”?
根源在于:
内心没有力量。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心灵是包含诸多行动力的集合体,
任何的内心活动都指向一个目标。
经常和父母相处的孩子,
如果教育得当,会被激发生命活力,心怀目标干劲十足;
如果父母在教育上偷懒,
孩子会对自己缺乏自信,
心中除了安于现状,没有其他念头。
如果父母在教育上偷懒,
孩子会对自己缺乏自信,
没有动力超越自卑,只想走捷径。
辽宁8岁女孩,花8.8万打赏女主播;
河南11岁男孩,玩游戏花了12万;
浙江12岁女孩,掏空22万家庭积蓄充值游戏……
每一个孩子背后,
都站着一对缺席的父母。
父母越是不把养育孩子当回事,孩子越是学坏。
心理学家把这叫做:
破窗效应。
窗户裂了个缝,放着不管,
没人会去修,只会砸得它越来越破。
为人父母,宁愿少挣点钱,
多学点正确的教育方法。
毕竟,穷只是一阵子,
孩子长大成人后,会加倍回报;
而“废”却是一辈子,
因为,你偷过的懒,
都会变成孩子的成长隐患。
图片
教育,
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关于养娃,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帮大家算了一笔账:
孩子2岁前,多照顾他,他能拥有上进心;
孩子6岁前,多鼓励他,他会更勤奋学习;
孩子12岁前,多尊重他,他能学会独立自主。
上进、自律、独立……
拥有这些品质的孩子,收入比同龄人高3-10倍。
图片
学校里,他们表现出色,更讨老师喜欢;
毕业后,他们行动力强,
也会是职场的宠儿。
教育,是一个人的起点,决定了他未来的高度。
养好了娃,父母就是在“赚钱”。
最近,一则新闻引发全网热议:
一位父亲放弃高薪工作,去幼儿园上班。
图片
过去,他和妻子忙于工作,
很晚下班,总是拜托邻居接女儿。
看着孩子寂寞的脸,他心里无比愧疚。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回不来了。”
意识到这点后,他决定去幼儿园应聘厨师。
不但有寒暑假,还能提前下班接女儿放学。
图片
“我每天都守在学校门口,
接女儿回家,
孩子也超级兴奋,总是第一个冲出校门,奔向我怀里。”
聊到女儿对自己跳槽的反应,这位父亲脸上满是笑意。
放弃高薪,
只为了陪伴孩子,
这种做法,让评论区很多人不理解。
“多挣点钱给孩子不好吗?”
“家里有矿才敢这样做。”
这样说的人,
都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认为:
孩子的快乐独立指数,也应该是社会的经济指数之一。
尽管,无论在哪里,
我们只看得到成年人的指数:
挣了多少钱、生了多少娃、买了多少房……
但,这些指数之下,
还藏着下一代的隐形数据。
哈佛大学有一项持续了75年的研究,
结果发现:
童年更快乐的孩子,
成年后社交能力更强,婚姻更幸福;
心智更健康的孩子,
成年后责任感更强,事业更成功;
性格更独立的孩子,
成年后行动力更强,收入更丰厚……
图片
就像李嘉诚说的: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父母手拿刻刀,将孩子雕琢成型。
当他还是石头,
我们看不出孩子的潜力;
但从父母的教育态度,
我们基本能看到孩子未来的样子。
图片
给孩子最好的
不如陪孩子做到最好
英国BBC拍摄的纪录片《学校交换:阶级差异》中,
一位叙利亚女孩考上了牛津大学。
她就读于松散自由的高中,
这里的学生阅读水平很低,
平均只有7岁儿童水平。
她的成功,
全靠父母费心费力。
这家人从叙利亚逃难到英国,
经济上捉襟见肘。
尽管住破旧的房子,
却竭力把孩子送去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
图片
他们不懂教育,
但会陪孩子学到很晚,也允许孩子“做梦”。
在父母的支持下,
女孩成长得野心勃勃。
“我不想当普通人,我想当首相。”
后来,女孩真的实现了梦想。
她考入一流大学牛津大学,
毕业就进阶“成功人士”。
图片
心理学家认为:
内在动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好成绩,并非来自补习班;
而是来自父母给予的充足的精神力量。
这份力量,
就是孩子成功的内在动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一个话题:
什么样的父母能培养出人才?
第一种父母,不肯放低生活标准。
他们拼命挣钱,满足虚荣心,
结果过度溺爱孩子,养出废柴;
第二种父母,望子成龙却忽视自律。
他们对孩子赋予高要求,
对自己低要求,
不陪伴孩子探索世界,结果培养出庸材;
第三种父母,能够恰到好处满足孩子。
他们可以关掉手机,
放弃挣钱机会,
花一下午时间,耐心地陪孩子做一道数学题。
最终,他们培养出了人才。
图片
相比同龄人,这些父母或许没有那么成功;
可是他们的孩子,却比同龄人优秀很多倍。
父母牺牲的时间和金钱,
没有一滴白白浪费。
全都被吸收进孩子的身体里,化作精神力量。
图片
挣钱给孩子,
不如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亲爱的父母,
请别再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提款机。
从现在起,陪孩子做这三件事:
第一,陪伴孩子探索外界。
引导他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
无论完成得好不好,都要耐心地陪着他做完;
第二,陪伴孩子学习提高。
孩子学习没动力,
往往是因为缺乏目标,
父母帮助孩子规划大目标、小目标,
等于在背后推了孩子一把。
第三,鼓励孩子勇往直前。
允许孩子在父母看护下,
尝试一些探索,
比如爬树、登山、跑步,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冒险,
会激励孩子越来越勇敢。
同时,避免做这三件事:
不要溺爱孩子,予取予求。
当孩子有需要时,
给予能满足基本要求的东西,
额外的奖励,鼓励孩子付出努力去争取;
不要忽视孩子,放任自流。
孩子当身体可以靠自己长大,
心智却需要外界引导才能成熟,
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不要苛责孩子,打压贬低。
多使用鼓励教育,
一个有自信的孩子,
能够更早学会独立自主,帮助父母减轻育儿负担。
当父母学会了把养育孩子,
当教育当成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孩子成才的问题 ,自然也迎刃而解。
评论
养孩子是一次直面自己的历练
日本 Japan
·日本中文新闻 唐田绘里香为新剧《极恶女王》剃光头 展现演员决心
·日本中文新闻 真子小室夫妇新居引发隐私担忧
·日本中文新闻 前AKB48成员柏木由纪与搞笑艺人交往曝光
·日本学校 {日本国际学校}梅田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スクール
·日本学校 LINE:sm287 陳雨菲、20歳、台湾からの留学生、東京に来たばかり
·日本留学生活 出售平成22年走行48000km 代步小车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円相場 一時1ドル=140円台まで上昇?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问日本华人一个问题
·日本旅游代购 富山接机
·生活百科 英国转澳大利亚转换插头
·汽车 【求助】修车遇到困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