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日本,一个可怕的、善于学习的民族。好像地球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们都学到了。唐代,他们曾多次派人来进修,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回去。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融合了自身的民族特色,最终成为公认的“日本特有”的东西。那其中有哪些曾经出自中国呢?一起来长长见识吧。
比如下图,日本仿汉字之型而创造的假名

榻榻米

榻榻米,是一种起源于汉朝,发展、盛行于隋唐的国风家具。在盛唐时期,传播到了日本.....现在中国家庭里很少看到榻榻米了,而日本几乎每家每户都保留着一张。

上图,是敦煌壁画的唐朝坐塌,和榻榻米十分相似
另外,西安曾发现一个皇室古墓,里面就出土了不少榻榻米系列的家具。可惜唐朝以后,高脚凳、高脚床盛行,榻榻米就衰落,逐渐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木屐

木屐,跟和服一样,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服饰。穿着和服,脚踩木屐,参加花火夏日祭,是不是动漫里常有的场景?但是......它也是出自中国!最初由汉人发明,隋唐以前,特别是两汉时期,木屐是最常见的时尚潮流,是最古老的足衣,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李白诗中《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适合在南方雨天、泥里行走。若鞋面是帛制成,则称为帛屐,若是牛皮制成,就称为牛皮屐。木制鞋底还会订着四个铁钉,有耐磨、防滑的作用。

上图,是古代的画作里,穿木屐的男子
最直接的一条证据是:上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了三国名将朱然的墓,朱然是东吴名将,曾经和潘璋擒杀关羽,后又随陆逊打败刘备。在他墓中发现了一双漆木屐,一经问世,就狠狠打了日本人叫嚣木屐是他们祖先发明的人的脸。
和服

“和服”之于“日本”,类于是“旗袍”之于中国,在全世界的眼中已经根深蒂固。其实,和服又可以称为“吴服”,是三国东吴通过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和缝纫技艺传入日本,日本人得于借鉴和改良,并将之称为“吴服”,后期又加入了唐代的一些色彩元素等等,才发展出今天的“和服”。

日本平民的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而贵族的服装则受唐朝影响更深,称为“唐服”。从镰仓时代起,贵族和武士开始穿吴服;江户时代起,吴服样式和现在和服已相差无几。日本平民在节日、庆典多着吴服,即一般意义上的和服,而皇族礼服仍以唐服为主,偶尔穿着吴服,礼服中最华丽的是十二单。但现在这两种概念已经同化,很多卖和服的店都挂着“吴服屋”的招牌。

上图是林志玲在《赤壁》里饰演的小乔!和服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很正式的着装。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汉服也能普及,毕竟那么华美那么仙。
日本国粹——相扑,由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裸地格斗,在日本被视为高雅运动。——相扑源自秦汉“角抵”。

相扑,已经打上了浓重的日本烙印。但你知道吗,相扑其实是舶来品
起源于中国2000多年前的运动——角抵
角抵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角力游戏,后来逐渐演变为带有一定表演成分的活动,秦汉时期,角抵已非常盛行。

在晋代,出现了另一个名称,相扑。唐代,相扑、角抵二名称并行,其特点还是赛力性的竞技,且多在军中进行。宋金元发展出来的相扑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式比赛的,就像打擂台;另一种在表演场合进行。明代以后,相扑多用摔跤这一名称。

公元7世纪,日本不仅从中国带回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还从中国学到了相扑,传回日本国内。将之变成了一种“职业相扑”,并在20世纪初成为了日本的“国技”,“相扑”终于成了日本代表的竞技运动!
茶道

大家肯定听过一首歌: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像副泼墨的山水画~没错,就是周杰伦的《爷爷泡的茶》。其实,日本茶道也是源自中国的。

△我国古代的《品茶图》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日常行为和哲学、美学、宗教和伦理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茶道,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审美和道德观念。

说到抹茶,普遍说日本最有名,抹茶业非常庞大。多认为抹茶起源于日本,实则是由荣西法师把宋代的禅宗和饮茶习俗带入日本。 那时的饮茶方式,正是现代“抹茶”的雏形:将干燥的茶叶磨成极细的粉,加入热水,以茶筅快速搅动起泡沫。这种茶在宋代称为“末茶”。

日本传统美食刺身,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鱼脍”
刺身(生鱼片),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最早的记载始于商周,被称为“脍”或“鲙”。《汉书·东方朔传》曰:“生肉为脍。”其间从未断过,唐代更是食用的高峰期,频频出现在诗句中,王维、王昌龄、白易易等都曾将它入诗, 可见对它的喜爱,“脍炙人口”这成语,也是这么来的。

三国时期,都喜欢吃鱼脍。曹植的《名都篇》说道:“脍鲤臇(juǎn)胎虾,炮鳖炙熊蹯(fán)”就是说,把生鱼蘸着小虾酱吃。“脍炙人口”脍是生鱼片,炙是烤肉。而现在我们只知道日式生鱼片、韩国烤肉,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实啊。

其实还有太多太多了,日本的艺妓、建筑、金缮、漆器、武士刀、花道、弓道、空手道等,好些认为是日本文化的要素,甚至在全世界心中被打上“日本标签”,成为“日本专用”、“日本代名词”的东西。究其渊源,都和中国脱不了关系,都有中国文化的轨迹!可这又能怎么办呢,现在都成“人家”的了,在世界眼中,它们都代表着“日本”。
发源却未能传承。究竟是“被偷走”还是“主动丢弃”?

由于明承元制,而不是承宋制,唐宋之前的制度、技艺、习俗,很多在明朝之前就已经消亡了。但这种主观印象,很容易陷入一种狭隘的优越感,认为日本文化不过是邯郸学步。事实上,日本却传承了它们,甚至发展得更好,打上了日本烙印。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我们已经遗忘或者被迫遗忘的东西太多了,连我们自己都忘记的东西,却被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融进他们的文化圈,深根发芽、传承下去,成为他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难怪当初申遗,那么耻辱那么惨。

日本 Japan
·日本中文新闻 唐田绘里香为新剧《极恶女王》剃光头 展现演员决心
·日本中文新闻 真子小室夫妇新居引发隐私担忧
·日本中文新闻 前AKB48成员柏木由纪与搞笑艺人交往曝光
·日本学校 {日本国际学校}梅田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スクール
·日本学校 LINE:sm287 陳雨菲、20歳、台湾からの留学生、東京に来たばかり
·日本留学生活 出售平成22年走行48000km 代步小车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円相場 一時1ドル=140円台まで上昇?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问日本华人一个问题
·日本旅游代购 富山接机
·生活百科 英国转澳大利亚转换插头
·汽车 【求助】修车遇到困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