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在網路上看到許多討論Ivy溫度的文章,其中有部分討論鐵蓋內的秘密,甚至實際打開的文章,但測試結果卻大相逕庭,有人說根本沒差,也有人說可以降個15~20度,這讓我整個好奇了起來。
其實我個人對超頻並沒有追求極限的慾望,這其中知的慾望更為強烈──他們的測試到底有什麼差別?有什麼變因沒考慮到?如果我做的話會是什麼結果?有句英文俚語說得好:Curiosity killed the CPU.
不過我不想做太多交叉測試,對於一個從小美術都
測試諸元:CPU: Intel Ivy-Bridge i7-3770KMB: Asrock Fatal1ty Z77 ProfessionalRAM: ADATA DDR3 1333 Premier 4GBx4CPU散熱器: Thermalright HR-02 Macho+ TY-140機殼: SilverStone RV03B-W散熱膏(硅脂): 1. CoollaboratoryLiquid Pro2. ArcticSilver 53. Y-500 (沒用到)拍攝工具: Canon S95溫度監視軟體: AIDA64燒機軟體: Prime95 v27.6b4
nEO_IMG_IMG_1833.jpg (625.5 KB, 下载次数: 10)
OC設置與環境:CPU: [email protected] 0.075v (傳感器顯示1.248v)RAM:1866MhzCPU Fan: 恆定1300RPM主機平放(主機板水平)、開側蓋。室溫約30度C。
測試開始: (Ivy bridge 3770K開蓋實錄影片可至youtube或youku觀看) 當然先把東西拆一拆,工具準備好。
nEO_IMG_IMG_1835.jpg (461.74 KB, 下载次数: 18)
nEO_IMG_IMG_1830.jpg (534.47 KB, 下载次数: 9)
接下來倒杯冰茶、把桌面清空、相機架好開始拍攝:
cap0.jpg (284.58 KB, 下载次数: 16)
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把鐵殼撬開,看照片可以發現我是盡量維持入刀水平、把膠剖開的切法,這樣比較能避免
nEO_IMG_IMG_1840.jpg (464.93 KB, 下载次数: 17)
↑上面散熱膏摸起來的手感可至 Ivy bridge 3770K 原廠秘密配方 youtube或youku觀看影片
先將散熱膏清理乾淨:
nEO_IMG_IMG_1844.jpg (382.69 KB, 下载次数: 9)
↑這不是後製(被發現我很宅了)
然後再清理黑膠,否則等等黏回鐵蓋會不平整。我沒指甲很難清,不過我覺得有指甲也不會好清;這裡我做了一個近乎愚蠢的決定──用刀片削掉。
cap1.jpg (337.51 KB, 下载次数: 9)
↑事後想想真的很可怕,劃到PCB就死了
nEO_IMG_IMG_1845.jpg (510 KB, 下载次数: 9)
↑清完的樣子,我沒打算清得很乾淨,只想弄平整而已
這時發生了一個很可怕的意外:CPU矽晶正中間看見一道淡淡的刮傷,因為不直不像是刀片刮的,但對這時有如驚弓之鳥的我而言,有如晴天霹靂;這時我做了一個最失敗的決定──矽晶上機。雖只想試試點不點得亮,但這慌亂之際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關鍵,結果就是:
IMG_1851_cut.jpg (793.34 KB, 下载次数: 17)
↑眼尖的同學就會看到問題在哪了
結果當然是點不亮,不知道各位同學能不能想像我當時的心情,至少那時我體會到了輪子的心情。正當我決定找打洞器改做鑰匙圈時,冷靜下來後靈光一閃,才發現了原因。(到現在還不知道原因的同學們,我等等會提)
花了一個多小時把故障排除(當時還不確定能排除)後,繼續處理CPU的部分;我這時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這階段的照都沒拍到…不過我可以用文字描述一下:
我先將雙面膠對折後黏在CPU的兩側,之後在矽晶表面上Liquid PRO並弄平,並擠了一圈Y-500在矽晶四周,再撕下雙面膠紙、蓋上鐵蓋。
上機點亮的瞬間,我簡直像撿到一萬元台幣一樣高興;可是一燒機就失望了──core#2溫度很快到達105度C,降頻到了3.4Ghz;重新裝了散熱器結果也一樣。就算效果不好,也不可能比原本差那麼多吧?要不是我有哪裡做錯了,就是那道刮傷造成了損害。
為了一探究竟,我準備將CPU鐵蓋再打開一次。你知道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嗎?就有如遇到空難大難不死,馬上又要你坐飛機一樣的刺激。但不前進就一無所獲,我再度打開了它,映入眼簾的是溢得到處都是的Y-500、包括矽晶表面。我推測原因是周圍的Y-500擠得太多,加上蓋上鐵殼時可能不小心有側移。
這個大插曲至此到此告一段落,讓我們從意外發生前接著看吧。
之後我重新清理CPU,只上了Liquid PRO而沒有在周圍補上Y-500,雙面膠也只黏一層而沒有對折。
IMG_1864.JPG (487.4 KB, 下载次数: 9)
↑矽晶上了Liquid PRO
之後蓋上鐵蓋、上機、鐵蓋上塗上了AS5、裝上散熱器;不用Liquid PRO是為了和開蓋前也用AS5的狀況做比較。至此,硬體工作到一段落。
IMG_1865.JPG (333.9 KB, 下载次数: 9)
↑上機後,鐵蓋上塗上AS5。另,可以看到扣具是對鐵蓋施加壓力,少了鐵蓋會夾不緊;沒注意的話,輕則開不了機,重則歪針斷腳。
燒機測試: 我使用Prime95 27.6b4做燒機測試,並直接設定16K FFT& in-place。 使用AIDA64的Stability Test做溫度監視,以取得溫度曲線與最高溫。 使用CPU-Z 1.60.1.x64顯示CPU的其他資訊,包括頻率、電壓、型號步進。 使用中央氣象局網站,台灣新北市板橋的氣溫作為溫度參考。 開蓋前與開蓋後期間完全沒有更改任何BIOS設定。
p95.PNG (33.82 KB, 下载次数: 9)
↑Prime95的設定
開蓋前:
before1.jpg (603.86 KB, 下载次数: 9)
before2.jpg (548.97 KB, 下载次数: 9)
開蓋後:
after1.jpg (577.45 KB, 下载次数: 9)
after2.jpg (497.8 KB, 下载次数: 9)
比較表格:
CPU最高溫
氣象氣溫
室內溫度
氣象-CPU溫度
開蓋前
100
30.6
30
69.4
開蓋後
82
27.3
30
54.7
溫差
-18
-3.3
-0
-14.7
评论
沙发~~~~~~~~
评论
宝岛银民做事真认真,过了头。。
评论
牛b 支持
评论
手法很好,楼主想来是个细心的人.
评论
我中枪拉~~~~~~~
话说,貌似大部分人都是可以降低20度左右的吧?看来鬼子的那个测试没有忽悠人把?
评论
輪子你最大的錯誤就是選了個短硬刀片
開過就會覺得長軟的好!
评论
是啊,我本以为男人都是长点硬点好使,结果谁知开盖这货必须得短的软的才行...
评论
好吧 楼上很硬。。。*/-42
评论
感谢宝岛同胞再次验证了短小精干`*/-12
评论
貌似开盖后还是很热啊......和二代还是不能比
评论
鬼子就是忽悠人
如果忽悠开盖的不是枪手,那么只能说cpu个体差异了
我的3570k,1.3v以上电压超4.5,p95温度也不过80多,没开盖
跟1.248v的开盖80度对比,不是很喜感吗?
评论
硬和软是用在不同的地方.......
评论
鬼子忽悠人的概率比国人低很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加之大部分玩家的确开盖可以降低15~20度不等,你还不接受事实?
评论
这么说吧,都用aida64来看
开盖后的cpu核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小于22度(严格来说应该再小些,15度?)以上的,我相信开盖有效果(当然是满载,待机不算)
不要去看原来的温度跟开盖后的温度,非实验室条件,这些不确定性太大。
只看开盖前后内核和表面温度差
再看看不开盖的温度差
评论
蛋碎的硅脂....
评论
楼主运气还真好,用刀片刮竟然成了
评论
所有没开盖的ivy用户,看看你们的核心和表面温度差,再看下所谓的开盖有奖的温度差,你们还会激动吗?
评论
看了楼主的开盖,我也有尝试的冲动了
评论
*/-19*/-19*/-19支持开盖。我也有很兴趣,已经在练习开盖了
评论
CPU插槽断了2针。。。
冒险精神值得佩服*/-52
评论
如果所謂表面溫度的sensor,是做在CPU的PCB版或是晶片內、又或是MB接腳位置,只要他不是長在鐵蓋之上或散熱器上,
無論開不開蓋, stable時,與核心的溫差會是相同的
因為兩個熱源間的熱阻固定。
我曾經想要借Thermocouple來側鐵蓋的表面溫度,但是太麻煩而作罷...
無論如何,你信不信在你。我在結論部分也寫出了我認為可能的實驗缺陷與原因,也不排除是個體差異。 真的要知道是非對錯,跟你說,只有一個辦法--自己動手做吧!
评论
这个得顶~
太牛xx了
评论
沒斷沒斷,彎了而已
其實不只兩根!
评论
litfal兄,这个帖子前面我的某些措辞不够严谨,请你原谅,我没恶意。
抛开一堆外语,你的帖子里表现出来的核心温度和表面温度之差也是有变化的,并不是相同的,这个何解?
不过你说传感器不是长在铁盖上,这个很让人启发,这也是论坛和争论的意义
评论
我也是把自己心情說出來--事實上,我在實驗前,對於開個蓋換個膏就可以低15~20度也是抱持著懷疑大於相信的態度,這個實驗也是因為這份懷疑的心情才得以動手的,所以才說:自己測試,眼見為憑。
回來說正題,CPU核心溫度(此例為#1~#4),是利用晶片內部的DTS來偵測的。
至於那個只有5X度的CPU,我真不知道他是從CPU的哪個位置、抑或是MB的針腳位置量測的。
但絕不在鐵蓋之上,因為鐵蓋是可分離的,而鐵蓋之上並沒有看到類似感測器的東西連接著(若有,至少要拉個訊號線路出去吧?)。
當然,有可能在鐵蓋兩旁、MB扣具的位置,但若是這樣誤差太大,因為離發熱核心太遠。
假設在MB的針腳或是CPU晶片的某個位置,與發熱源(假設是核心#2)兩者之間阻隔的東西是固定的,也就是其間的熱阻固定。若是單一熱源的情況下,他們在穩定狀態時溫差會是定值。
例如核心#2 60度,某個位置是40度;核心#2 65度,那個某個位置就會是45度。
但熱源不是單一----其他核心、顯示核心、緩存等都會發熱、說不定該點自己也會發熱...,影響那一點的因素過多,就變得沒參考意義了。
评论
不认同跟帖中有关表面温度差的说法。翻看所有AIDA64温度截图,关于这个所谓“表面温度”显示异常的帖子还少?——这不是一个具有严谨参考意义的数值
关于这次IB开盖上液金,个人认为只要核心温度有显著降低就是成功的
至于少数降温不显著的例子,只能说,相比于牢固的钎焊,这蹩脚的涂抹普通导热膏导致个体差异的几率要大得多
评论
有可能的话,我也尽可能做一下开盖测试,虽然只是能超到3.5G的3770T
现在反而祈祷E0版不会是传说中的钎焊 */-41
3770T.jpg (457.35 KB, 下载次数: 12)
评论
支持楼主的原创测试
评论
必须的。。。呵呵,支持,我今天也开了,换了根轮子一样的液态金属,温度也有10几度的降低。
评论
我是来顶rewrite的...
评论
看来效果不错!!
评论
目前看了这么多开盖的贴,90%都说可以降15-20度,看来,隔壁那个全国第一个开盖的2次测试都是失败的
评论
我突然有种悲剧感油然而生,PCEVA站长开盖成功但得到了和大部分人不一样的结果,CHH站长直接。。。*/-41
评论
刚才搜了半天找不到以前的那个帖子了,具体内容我记得貌似是Everest官方解答过,CPU温度是“计算”出来的
但是我忘记是说的表面还是核心温度了
评论
太感谢了·······说实话 我开过I7 3820哦·············
评论
呵呵,我觉得他真的应该再重新测试下了。:)
评论
正在用3770K的我,表示不敢开盖
评论
直接怎么了?给个连接我看看*/-18
评论
好帖, 支持下. 动手能力很强.
评论
话说现在买37xx系列的真欢乐啊,还能体验到开盖有奖的乐趣*/-19
评论
宝岛的同袍真是精心敬业 小日本在科技测试方面 应该不会忽悠人的 要是德国人做出的评测 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
评论
支持,很细心很严谨。
评论
支持,楼主幸苦了
评论
哗.......好强大丫. 电路 电子 维修 我现在把定影部分拆出来了。想换下滚,因为卡纸。但是我发现灯管挡住了。拆不了。不会拆。论坛里的高手拆解过吗? 评论 认真看,认真瞧。果然有收 电路 电子 维修 求创维42c08RD电路图 评论 电视的图纸很少见 评论 电视的图纸很少见 评论 创维的图纸你要说 版号,不然无能为力 评论 板号5800-p42ALM-0050 168P-P42CLM-01
·日本中文新闻 唐田绘里香为新剧《极恶女王》剃光头 展现演员决心
·日本中文新闻 真子小室夫妇新居引发隐私担忧
·日本中文新闻 前AKB48成员柏木由纪与搞笑艺人交往曝光
·日本学校 {日本国际学校}梅田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スクール
·日本学校 LINE:sm287 陳雨菲、20歳、台湾からの留学生、東京に来たばかり
·日本留学生活 出售平成22年走行48000km 代步小车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円相場 一時1ドル=140円台まで上昇?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问日本华人一个问题
·日本旅游代购 富山接机
·生活百科 英国转澳大利亚转换插头
·汽车 【求助】修车遇到困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