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0终于放出评测了,这代微星GAMING红色没了,所以换成魔龙名字,考虑是否入手这张卡,给个意见,另外看到OC Scanner自动超频有点意思,看到nvidia也有官方超频软件scanner,不知道是否相似功能。
原文地址 http://coolaler.com/threads/msi-rtx-2070-gaming-z_aero.352914/
RTX 2070、GTX 1070 两代在规格上的差异,CUDA 数从1920提升到了2304,这一代还新增了 Tensor Core、RT Core 以及 RTX OPS 光影追踪效能,虽然核心频率差异不大,但是内存带宽增加以及 CUDA 的关系在效能上预期是有明显差异,另外就是标准版与 FE 公版也有些微差异性,主要在于频率上不同,GPU Boost FE 版比较高一点,不过 TDP 也增加了10W。
s1.png (156.34 KB, 下载次数: 0)
此次入手的有两张,一张是 MSI RTX 2070 GAMING Z,超频版本,有比较高的频率,也比 FE 版高不少,另一张是 RTX 2070 AREO,属于标准版,也就是上面的 Stock 规格那一版本,当然两者会有一些价差。
02.jpg (114.68 KB, 下载次数: 0)
先来看看 MSI RTX 2070 GAMING Z。这张的核心基本频率为1410MHz,Boost可以达到1830MHz,内存则是同于公版14Gbps。
05.jpg (139.8 KB, 下载次数: 0)
配件有,说明书、保固说明、杯垫、安装手册、软件光盘、支撑架。
06.jpg (131.67 KB, 下载次数: 0)
这个支撑架在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上面也有,安装于扩充卡挡板处,毕竟现在显卡都不轻,有支撑总是比较好。
08.jpg (115.44 KB, 下载次数: 0)
RTX 2070 GAMING Z 与之前的 RTX 2080 Ti GAMING XTRIO 风格一致,现在这一代已经不是红黑配,改为灰黑配,颜色就交给 RGB 吧。这张卡的长度约30公分,不含挡板的部分。
09.jpg (92.34 KB, 下载次数: 0)
RGB 的部分在风扇框边外侧。
10.jpg (100.3 KB, 下载次数: 0)
两颗9.5公分的风扇,TORX 3.0 的风扇与之前有点差异,在风扇叶片上有特殊的龙鳍立体造型,而且也有弯折的弧形引流设计来增加风流。
11.jpg (102.11 KB, 下载次数: 0)
下方可以看到有相当高度的散热鳍片,虽然挡板只有2个插槽,但实际安装还是需要吃到3个。
12.jpg (91.35 KB, 下载次数: 0)
后方。
13.jpg (107.09 KB, 下载次数: 0)
顶部,中间有 GEFORCE RTX 字样。
14.jpg (96.37 KB, 下载次数: 0)
左侧有 MSI Twin Frozr 7 字样,这部分有灯效,支持 RGB MYSTIC LIGHT 调整。
15.jpg (96.59 KB, 下载次数: 0)
需要外接8+6pin电源。
16.jpg (128.81 KB, 下载次数: 1)
背面有金属强化背板,兼具散热效果,这样式与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 的背板相同。
18.jpg (86.93 KB, 下载次数: 0)
RTX 2070 是不支援 NVLink。
19.jpg (89.42 KB, 下载次数: 0)
输出埠,3个DP、1个HDMI、1个Type-C。
20.jpg (167.69 KB, 下载次数: 1)
PCB 在GPU周围还有一块金属护板,这部分主要是针对 GPU 旁边的内存部分进行散热。
21.jpg (130.51 KB, 下载次数: 0)
金属背板有导热胶条与PCB接触,对应的就是GPU、内存。
22.jpg (155.04 KB, 下载次数: 0)
内存的部分有导热胶条,底下是8颗1GB。
24.jpg (170.54 KB, 下载次数: 0)
RTX 2070 GPU 代号 TU106-400A-A1。
25.jpg (103.53 KB, 下载次数: 0)
内存是 Micron 颗粒编号 8OA77 D9WCW。
26.jpg (129 KB, 下载次数: 0)
采用8相供电,供电电感上面还有 MSI 的龙纹标志。
27.jpg (127.78 KB, 下载次数: 0)
即便是 2070 的散热器也是相当庞大。
29.jpg (167.98 KB, 下载次数: 0)
核心中间有6根热导管,散热鳍片分为两区,在右边可以看到也有针对供电的部分导热。
30.jpg (135.24 KB, 下载次数: 0)
31.jpg (120.5 KB, 下载次数: 0)
RTX 2070 GAMING Z 是6根热导管,其中有1根比较粗一点,采S与U型穿插于鳍片中。
33.jpg (119.08 KB, 下载次数: 0)
接着来看看 RTX 2070 AERO,这张是标准版本,它的规格频率要比 FE 信仰版低,当然就不用说上面的 GAMING Z,核心预设为1410MHz,Boost 最高为1620MHz,内存14Gbps。
35.jpg (88.73 KB, 下载次数: 0)
RTX 2070 AERO 采用传统的鼓风扇散热器,毕竟这是标准版本,也不好要求太多。
36.jpg (83.91 KB, 下载次数: 0)
中间采用透明塑料材质,上面有 AERO 字样,可以看到内部散热鳍片。
37.jpg (97.64 KB, 下载次数: 0)
顶部有 MSI 以及 GEFORCE RTX 字样,因为是标准版本,所以没有灯效。需要外接8+6pin供电。
39.jpg (119.39 KB, 下载次数: 0)
背面也有金属背板,因为这样是工程样品,并不是贩卖版本,它的背面有胶膜,本来想要移除拍比较清楚,不过会连条形码一起下来,只好作罢。
40.jpg (95.43 KB, 下载次数: 0)
输出埠,3个DP、1个HDMI、1个Type-C。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7-8700K @ 4.8GHz
CPU Cooler: Tt Water 3.0 Extreme S
RAM: GSKILL DDR4 3200 8GB x2
MB: MSI Z370 Tomahawk
VGA: MSI RTX 2070 GAMING Z、MSI RTX 2070 AERO
HDD: OCZ Vertex 3.20 240GB、Seagate 2TB
PSU: IN WIN SI 1065W
OS: Windows 10 64bit
测试平台处理器为 Core i7-8700K,直接超频4.8GHz,CPU 电压设为1.31V。
测试之前先来看看 RTX 2070 GAMING Z 点灯的样貌,预设的灯效就是 RGB 渐层流体,看起来质感真的不错。
41.jpg (107.38 KB, 下载次数: 0)
42.jpg (126.46 KB, 下载次数: 0)
43.jpg (86.67 KB, 下载次数: 0)
44.jpg (94.86 KB, 下载次数: 0)
以下是 RTX 2070 GAMING Z 的测试,RTX 2070 AERO 因为时间不多的关系,只能跑跑3DMark,下方会有比较。
基本Benchmark 效能
51.jpg (287.36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0904
Graphics score:11347
Physics score:21057
52.jpg (292.16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5667
Graphics score:5515
Physics score:20976
53.jpg (297.01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Time Spy:9235
Graphics score:9308
CPU score:8848
54.jpg (303.58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Time Spy Extreme:4304
Graphics score:4358
CPU score:4024
游戏效能测试
《刺客教条:起源》
直接使用内建的 Benchmark 效能测试,画面套用最高设定,分别测试 2560x1440 以及 3860x2160 两种分辨率。
56.jpg (54.1 KB, 下载次数: 0)
2560x1440:8978
FPS 平均:76
57.jpg (54.79 KB, 下载次数: 0)
3860x2160 :5849
FPS 平均:48
《战地风云1》
画面特效设定套用最高,测试 DX11。测试项目为战役浴血之战里面的第一关绝顶表现,从一开始开着MK.V坦克纪录120秒,取平均张数。
58.png (41.13 KB, 下载次数: 0)
分辨率 2560x1440:115.8
分辨率 3840x2160:67
《Farcry5》
直接使用内建的 Benchmark 效能测试,画面套用最高设定,分别测试 2560x1440 以及 3860x2160 两种分辨率。
59.jpg (61.83 KB, 下载次数: 0)
2560x1440:85
60.jpg (62.83 KB, 下载次数: 0)
3840x2160:46
《FINALFANTASY XV》
FINAL FANTASY XV 的 Benchmark 测试软件,画面套用最高设定,分别测试 2560x1440 以及 3860x2160 两种分辨率。
61.jpg (156.15 KB, 下载次数: 0)
2560x1440:7035
62.jpg (154.74 KB, 下载次数: 0)
3840x2160:4064
《侠盗猎车手 V》
影像设定全开或最高,进阶影像开启长阴影、高分辨率阴影、飞行时启用高画质串流,进阶视野与阴影距离则是调至最低,反锯齿FXAA开启、MSAA关闭。
测试项目为游戏自带的 Benchmark。
63.png (26.25 KB, 下载次数: 0)
2560x1440 Pass 1:84
3840x2160 Pass 1:46.6
温度与功耗
71.jpg (173.76 KB, 下载次数: 0)
裸测平台,室温28度。
待机时核心温度在37度,风扇转速0,还未到工作温度,不过这待机温度真的低。
73.jpg (70.04 KB, 下载次数: 0)
待机时全机功耗:73W
(CPUCore i7-8700K @ 4.8GHz / 1.31V)
72.jpg (131.98 KB, 下载次数: 0)
执行Furmark 烧机测试,温度最高控制在72度左右,风扇转速这边没看到,忘了切到 GPU-Z 看,不过烧机时并没有明显的风扇声音。
测得平均张数是168,最大张数是171,差异甚小,几乎没因为温度控制而掉速。
74.jpg (72.14 KB, 下载次数: 0)
执行Furmark 烧机时全机功耗:311W
(CPUCore i7-8700K @ 4.8GHz / 1.31V)
x1.png (73.24 KB, 下载次数: 0)
与RTX 2080、RTX 2080 Ti 比较
在同平台上先前有测过 MSI RTX 2080 Ti GAMING X TRIO、GIGABYTE RTX 2080 WINDFORCE OC,来比较一下 RTX 2070 与 RTX 2080、RTX 2080 Ti 效能的差异,供各位玩家入手参考。
超频测试
RTX 2070 一样有支持自动超频的功能,MSI Afterburner 超频软件目前已经有整合Overclocking Scanner 在里面,在核心频率里面左侧有一个类似WIFI的讯号图案,按下去之后会出现一个频率与电压关系的窗口,按下右上角的 OC Scanner 就会开始侦测超频幅度。
81.jpg (215.75 KB, 下载次数: 0)
侦测时会出现 Overclocking Scanner 的窗口,一共有4个扫描点,可以看以下图片从开始到结束大概需要十分钟左右,扫完之后按下 Afterburner 窗口核心频率的右侧 Curve 即可套用超频频率。右侧的 GPU-Z 是已经套用的频率,核心提升了54MHz,不过 Overclocking Scanner 并不包括内存,内存的部分还是得自己手动调整。
82.jpg (291.3 KB, 下载次数: 0)
不过个人还是喜欢用老方法,手动调整测几次 3DMark 就可以找到最高的过测频率,手上这张 MSI RTX 2070 GAMING Z 核心可以+70MHz,Boost 最高1900MHz,内存从1750MHz调至2000MHz。以下括号后面为默认值的成绩。
83.jpg (290.04 KB, 下载次数: 1)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1367(10904)+4.2%
Graphics score:11862(11347)+4.5%
Physics score:21013(21057)
84.jpg (292.75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5896(5667)+4%
Graphics score:5753(5515)+4.3%
Physics score:20932(20976)
85.jpg (298.92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Time Spy:9555(9235)+3.5%
Graphics score:9710(9308)+4.3%
CPU score:8766(8848)
MSIRTX 2070 AERO 3DMark测试
因为测试的时间有限,所以 RTX 2070 AERO 只能跑跑 3DMark。括号后面是 RTX 2070 GAMING Z 的默认值成绩。
91.jpg (292.12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0275(10904)+6%
Graphics score:10667(11347)+6.3%
Physics score:21028(21057)
92.jpg (293.57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5291(5667)+7.1%
Graphics score:5140(5515)+7.3%
Physics score:21025(20976)
93.jpg (297.58 KB, 下载次数: 0)
3DMark Time Spy:8556(9235)+7.9%
Graphics score:8505(9308)+9.4%
CPU score:8857(8848)
MSI RTX 2070 GAMING Z 在游戏2K的分辨率没有甚么问题,游戏大作全开应该都能有60张以上的表现,而4K分辨率下大部分都有4x张的效能,与 RTX 2080 相比大概有10~15%的差异,牺牲一点特效应该也能顺跑4K分辨率。
至于RTX 2070 GAMING Z 与标准版 RTX 2070 AERO 相比,效能相差大约有8~9%,毕竟频率就有不小差异,GAMIMG Z 的Boost是1830MHz,AERO是1620MHz,这部分就差了13%,可能也之所以如此,GAMINGZ 能超频的幅度不算大,核心仅+70MHz,不过内存频率能从1750MHz拉到2000MHz,提升14%,超频后的效能大约可以提升4~5%。
MSI RTX 2070 GAMING Z 的温度表现算是相当不错,待机风扇没启动的情况下,温度仅37度,Furmark 烧机最高控制在72度,而且裸测下几乎听不到风扇的噪音。
与前一代 GTX 1070 相比 RTX 2070 效能算是提升相当多,应该能够超过 GTX 1080 没问题,超频版可能与 GTX 1080 Ti 效能相当。
评论
5099脑子有坑买这个
评论
除非喜欢这卡的颜值,否则不如买2080丐版,价格也没差多少。。。。
这代卡又大了一圈。。。。小机箱还是别考虑了。。。。
评论
就是张vega56刷了64BIOS的n卡,不过功耗低了点儿 罢了。
评论
是很厉害,但是这个价格…………算了吧
评论
和A卡不能直接比吧
评论
性能打不过同价的1080TI,光追又带不动,要他干啥?
另外补充一句 5600应该可以拿下2080,5100买2070?
评论
其实这种情况等于2年前买个看着外观碉堡频率碉堡信仰碉堡的4000块的1070好不好的问题(4500有1080)········
评论
70都不让用双卡了,老黄你太看不起我们穷人了
评论
等到双11看价格,现在这个价格真的搞人
评论
还可以,性能温度平衡好,但就是价格有点...看看有没有机会试用一下.
评论
有点1080从首发到退市到再首发的感觉,指价格.
评论
比1080强8~10%,真是智商检测卡。。。
评论
是啊,微星都玩3槽了……
评论
对 一般新卡都想买多么多么牛逼的 然而卖的时候没几个人想接手
评论
这测试的2080被明显的弱化了 公版2080fse比他高500 要是非公超频轻松超1000 完全是为了宣传这块2070去的吧 毕竟这价格差不多能买2080乞丐了
评论
3500收的水冷1080跑fsu也能到5800,看起来dx11能打平,dx12性能要弱一点。还是等下一代rtx了(穷)
评论
這性能...基本上1080就算FE公版稍微超頻也就很接近RTX2070...
之前就有離開AIB廠(就菌龜星)的朋友說2070性能的確不值得期待...
评论
超过4400的2070都是在交智商税。不过这测评超频GAMING Z怎么没调功耗? 别人测评4200元左右的6+2供电的影驰RTX 2070拉到最大功耗ts图形也有9819。
评论
AERO真好看啊
评论
说实话,就这个魔龙Z卡,4k左右我马上下单,5k就不考虑了,再等等看。这10系与20系定价太高了,想想9系的时候,最高端的什么波塞冬也是5K多一点,有人会说性能提升了啊,那7系到9系没提高吗?7系跟9系刚出市场的时候,作为新技术新系列都是5k+就是最高端的了,现在动不动1w,当我们的钱不是钱啊,都是矿工惹的祸,现在厂家奸商尝到甜头,都不愿意卖便宜了,反正加1000还是会有人买,现在没矿工捧场了,这20系的价钱估计撑不到多久。
评论
5000的2070和1080ti怎么选 电路 电子 维修 我现在把定影部分拆出来了。想换下滚,因为卡纸。但是我发现灯管挡住了。拆不了。不会拆。论坛里的高手拆解过吗? 评论 认真看,认真瞧。果然有收 电路 电子 维修 求创维42c08RD电路图 评论 电视的图纸很少见 评论 电视的图纸很少见 评论 创维的图纸你要说 版号,不然无能为力 评论 板号5800-p42ALM-0050 168P-P42CLM-01
·日本中文新闻 唐田绘里香为新剧《极恶女王》剃光头 展现演员决心
·日本中文新闻 真子小室夫妇新居引发隐私担忧
·日本中文新闻 前AKB48成员柏木由纪与搞笑艺人交往曝光
·日本学校 {日本国际学校}梅田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スクール
·日本学校 LINE:sm287 陳雨菲、20歳、台湾からの留学生、東京に来たばかり
·日本留学生活 出售平成22年走行48000km 代步小车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円相場 一時1ドル=140円台まで上昇?
·日本华人网络交流 问日本华人一个问题
·日本旅游代购 富山接机
·生活百科 英国转澳大利亚转换插头
·汽车 【求助】修车遇到困难怎么办?